栏目名称

最新消息

本中心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向您提供“订单式”服务,贵单位可以从菜单中选取一项或多项,提交我们为你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相信通过我们的专家与贵校师生一起共同探索研讨,定能解决贵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贵单位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服务项目

一、中学校班级文化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中小学干部管理文化培训

三、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指导

四、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指导。

五、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源服务。

六、教师国际、国内文化交流。

七、学生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学习。

八、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指导。

九、学困生管理与转化指导。

十、学校品牌及校园文化宣传。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联系方式:

电话: 13452308811 老师

邮箱386814953@qq.com



创新成果当前位置:主页 > 小事杂谈 >

重庆二外承研国级“十二五”重规课题中期总结

时间:2016/1/11 16:54:46 点击:1798次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

文化育人追求卓越--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期工作总结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袁仕荣)

当前,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目标与培养目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是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20119月,我校从校本教研和教学实际出发,向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建设分会申请了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文化育人追求卓越--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项目,自20135月开题至今,已走过一年的历程。广大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实验,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和艰辛,于20147月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研究任务。现就一年多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119月—20121月(用一学期时间)

1、发动宣传,让教师了解学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课堂摸底,了解我校的真实的教育教学现状,找出问题,归纳原因。

3、印发全国课改学校的相关资料,对照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找异同,找差距,提问题。

4、组织教师到全国课改先进学校学习取经。

5、外聘专家进校讲座,在全校开展课题实施研讨会。

6、组织班主任研讨育德新方法;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大反思。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22月—20127月)(用一学期时间)

1、课题组成员开展实验教学,撰写案例分析,在校园网、教师QQ群、《二外教研通讯》等平台上进行交流。提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双板双导”的教育策略。

2.在专家指导下,全面开展班风班貌建设,小组文化建设,突出三个冲击力:视觉冲击力、听觉冲击力、灵魂冲击力。

3、组织青年教师和对课改理念认识到位的教师上课题研讨课,在研讨课中体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双板双导”教育策略。

4、专家讲座,老师座谈,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

5、初步形成“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出台相应的评价体系。

6、组织老师谈体会,谈感想,撰写初步研究性论文。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129月—20147月)(用两年四个学期的时间)

1、课题组成员运用新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和研究,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成立实验班级,在初、高中年级,各设几个实验班。

3、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跟踪对比分析,查找新问题,探索解决途径。

4、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定期交流,改进不足。

5、开展“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研讨。

6、推出“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的校级示范课,升华理论,完善细节,推广应用。

7、制订修改课堂效率测量工具和课堂观察量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整体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8、学校对外开放,接受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专家的调研与检查,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9月—201610月)

1、查漏补缺,对“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中的细节进行调整。

2、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数据对比,形成实验报告。

3、完善档案资料,整理研究过程中各项育人活动的实况录象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和课堂教学资料。出书推广,刻盘保存。

4、展示教师、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5、撰写《文化育人追求卓越-“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

6、总结并量化、物化课题的研究成果。形成导学案、学习案、题库。

7、召开结题大会,组织省级、国家级媒体进行报道、宣传,“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走向全市,走向全国。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 ,即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大都采用不厌其烦的系统的讲授、启发、引导,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导不明,如果在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课后练习。即使是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学,也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是被动的学,没有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思路实际上已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科学探究能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懂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注意力的不集中,或者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使得整个课堂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等情况,完不成教学计划;另外,有资料表明,以探究方式进行一节课的教学,其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同内容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所用时间的1.5倍左右,这也是我们在实施课堂探究教学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由于教材的变化,学校原有的教学硬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比如学生课桌椅的配套改善,实验教学设备设施等,很难与新课程理念同步。这些都严重困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施效益。

总之,怎么自主?怎么合作?怎么探究?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具体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正是从解决这个问题的角度出发,为全面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文化育人追求卓越--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项目。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的课题研究项目,其根本意义就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心理需求,改变过去那些不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更加科学的、高效的、愉悦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我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实践富有生命活力的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高效课堂”为中心,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策略,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并以此辐射其他学校的课堂教学革新,为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筑就新的历史平台。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

“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又称为“四双”教学模式,我们构建“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旨在主张行课的前提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是以学生的思想建设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是建立以小组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解决学生“愿学、想学、乐学”这一问题的全方位立体文化育人课堂,只有促成学生思想上的进步,一切教学行为才会生成成果,教育才会具有长久的、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要求以生本潜能开发为主,以学生个人文化墙的建设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的进步,以大黑板套小黑板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与学习行为,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加适应学生身理、心理特征,以期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长久化。

总之,“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的指导思想,是创建全方位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参与能力与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的班级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并进而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为一切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思想基础。即是说,“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文化课堂的核心,就是以文化促教育,以教育创文化。

下面,我们对三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做以下实践性研究。

(一)双先双育

首先,我们把一个教学行政班,分为若干个小组。目的有二:其一,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起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协作奋斗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这个道理。其二,小组也是学生进行管理与自治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管理机构,如:一组就是学习部,二组就是生活部,三组就是体育部。。。等等。小组,分担着全班各项工作的管理任务。

此即“三三制”班级文化管理模式。

1.分组:全校各班均按4人一组,已分成若干个小组(通常都分成了13个小组)。

2.分工:每组都产生了组长(组长即部长,其余3人为副部长),也就是说,每一个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是组员,也是部长。

3.排座:课桌有摆成一圈的,也有没摆成一圈了。但是每个小组的座位都相对集中地在一块,每个同学的座位都方便学生进出,方便同学与同学、组与组的移动与交流,方便教师指导学生。

4.使用小黑板:学校为每一个同学配置一块30cm×40cm的学习专用小黑板。

5.建立小组文化:每一小组自已定义了组名,制定了组规、组训等内容。小黑板夹空面展示出了学生自己的特色文化,如靓照、书画、名言、秀图、名题、英语故事、优秀作文、好人好事、计划安排等。

即是说,学生“个人文化墙”基本建立起来了。

“个人文化墙”每周更新一次,同学间要相互阅读,班主任要加强对文化墙文化建设的引导、宣传和管理。个人文化墙,是小组文化的基础,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个人文化墙建设,突出小组文化亮点,形成班级文化特色,这是班级管理中“三级跳”文化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改变习惯、形成思想、生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也是学生愿学、想学、乐学、会学的开始。

(二)双板双导

双板~大黑板(主要由教师使用)与小黑板(学生用)。

双导~在“自主学习”环节,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合作探究”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困惑与学习深度进行引导。

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黑板是纵向的,小黑板却是平面的;大黑板上的内容是纲,小黑板上的内容是目;大黑板上的内容是竖直书写的集体共识,小黑板上的内容是水平展示的个性理解。教师在大黑板上面向全体同学的“学法指导”是对一堂课的统筹,而他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解惑引导”则是一堂课能力生成、知识过手的根本。

在落实“双板双导”立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强调六步教学过程

1.新授课六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自主导向,确立目标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明这一节课要做什么,有哪些知识点、公式、定理要掌握,有哪些新的东西要背诵等,从而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也是对学生下一环节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引导和提示。

第二步: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学生按教师精心编制的学案、结合教科书、学参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写出详细的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例习题精选等。时间按学习内容进行安排,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第三步:组内交流,求同存异

学科小组长引导全组同学,在小组内,就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例习题精选等)进行分享和交流,在组内达成共识。同学们再完善自己的知识点记录。

第四步:成果展示,各显其能

在学科小组长的主持下,小组安排一名同学,将自己小组的“共识”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第五步:组间交流,取长补短

各组写好小黑板后,自已找一个小组结对,双方进行组间交流,并对对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抽问为主要交流评价手段。

第六步:小组总结,检测反思

交流完毕后,小组归位,各小组学科组长总结本节课得失。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

在上述各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自始至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复习课六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自主导向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明这一节课要做什么,有哪些知识点、公式、定理要掌握,有哪些新的东西要背诵等,从而师生共同确立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也是对学生下一环节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引导和提示。

第二步:自主复习

每个同学按学案或教师制作的PPT以及大黑板上列出的复习项

目,自已先溜览复习内容。勾出“问题内容”。

第三步:组内交流

小组内学科组长引导大家,就组员列出的“问题”,逐一探讨,探寻答案。合作探究时,可以查阅教科书,查阅学参,查阅教师PPT里的内容等。

第四步:组内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选出12个知识点(可以是复习内容中的任何知识点,不一定就是题目),工整书写在小黑板上。

第五步:组间交流

各组写好小黑板后,自已找一个组结对,双方进行组间交流,并对对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抽问为主要交流评价手段。

第六步:小组总结

交流完毕后,小组归位,各小组学科组长总结本节课得失。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

在上述各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自始至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讲评课六步教学流程

第一步:个人自评

学生拿到自己的考试卷后,先重新计算一下自己的卷面分数,看

有没有加分错误的情况,再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写在自己的错题本上。

第二步:组内互评

小组长主持,统算出本小组的共同错误和个别错误。就共同错误,组织大家集体探究正确解题途径和答案。可以查阅各种参考书和教师制作的PPT及参考答案。然后,小组长就个别错误,在小组内安排一对一结对讲评。

第三步:组内展示

每一个小组,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写出试卷上的12题的题目号,或根据试题改编出12个试题的题目,以便下一步找一个小组交流。

第四步:组间交流

找到一个小组,请对方解答,以评价对方小组的试卷讲评效果。参与交流的两个小组,也是互问互答,双边互相评价课堂效果。

第五步:疑难互动

对于一套考卷,难免有个别题目综合性程度高,部分同学或个别同学始终存在疑问,这时,欢迎这些同学提出问题,老师或老师安排学生给予仔细解答,并归纳总结出规律和方法。

第六步:小组总结

交流完毕后,小组归位,各小组学科组长总结本节课得失。布置课堂和课后作业。

在上述各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自始至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即时指导。

课堂展示时,让学生展示预习的情况和学习历程,教学时尽可能的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的展示。

课堂教学时,师生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顺序逐一讨论,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在展示与探索的互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通过探究的“切磋”,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再次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合作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教材中的练习题和补充的有针对性练习,我们大多采用学生作业展示或师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当堂处理练习。由于课前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太多,一节课能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也大大的减少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己去找课外书籍阅读和学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课题实施至今,我们围绕“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具体实施措施是: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理论专著,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教学模式”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课题思想,丰富课题内涵,充实研究方法,并自觉地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研究顺利有效的开展。

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在初中年级各选2-3个班开展小范围的教学研究,通过实践有效后,开始在其他班级推广。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和同行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同时,通过开展“一课三上”的研讨和总结活动,获取课题研究的第一手对比资料。

3、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我们把课题的重点放在如何编制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案”上,放在如何全面落实课前学生预习的问题上,放在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上。我们注重“课前预习”真正的指导作用(即第一“导”),注重课堂教学的学生展示、生生互动的指导作用(即第二“导”),注重研究课堂的实际效益。

虽然自主与合作两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渠道,但我们仍然把重点放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力求使课堂成为学生各项能力不断展示和发展的阵地。所有课题研究人员必须以编制的“教学方案”为载体,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所有研究人员必须对当天的课程进行反思交流,加快构建有效的“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教学模式”框架。

六、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经过三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教学模式”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变得敢说、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变得敢和别人交流沟通了;变得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了;所有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实验前的历次统考中,全年级18个班级的成绩差别很大,不论是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都相差很多。但通过三年的实验后,出现了截然不同效果,实验班更加优秀,而平行班(普通班)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平行班2班为例,三年前学校下给2班的教学指标是:联招上线率80%;重点高中上线率为2%。三年后的实际完成情况是:联招上线率100%;重点高中上线率为20%。完成率高达700%

全年级的教育教学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学困生得到了转化,尖子生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三年后的毕业升学考试结果显示:全区6000多人参加中考,联招平均上线率为71%,我校为82%,遥遥领先。全区前十名我校占5名;前30名中我校占21名。全区700分以上高分段,我校占56%

从全校面上来看,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给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领导们要做的事情更少了,多了的只是听课,观摩、交流、反馈。班主任们要做事情更少了,多了的只是对同学们的工作方法指导。全校教学成绩日新月异,三年来高考重本上线率直线上升,2011年仅仅为24%2012年上升到31%2013年达到45%2014年上升到51.6%。清华北大上线人数三年前为8人,今年(2014年)两校共上线10人,考入世界前50强名校21人,两项指标共计31人,排全重庆市第三名。

学校“重庆一流,全国知名,国际认可”的办学目标正一步步实现,学子们“走进二外走向世界”梦想,也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2、课题研究使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三年的研究,全校教师在全国各类期刊、杂志上共发表相关实践论文500余篇,学校教科室共编著五本实践论著《浪花飞溅》、《好雨》、《公民素养》、《泉水荡漾的地方》、《五彩周末》;

主研袁仕荣老师就“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教学模式”在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作交流发言,被重庆市教委推荐到中国西南教育教学改革高峰论坛作交流发言。被重庆市督导评估院、《课堂内外》杂志社、贵州省遵义市教育局特聘为课改专家赴贵州遵义指导多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主研孟雪阳老师,三年前,还是从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三年的研究过程中迅速成长,现在已在重庆市、南岸区等各种高端培训会上被聘为讲师,今年暑假参加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几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20149月,将在全国班主任第四期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

主研任治奇、任其平、饶霞、何萍等等,无论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开拓精神等都有飞越式的提升,三年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每一位主研人员都得到了学校的重用与提升。

3、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校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打破教育界长期以来的一个主导观念,即把能力水平各异的学生放在一个班里上课,会阻碍最聪明学生的发展,也不能满足能力最差学生的需要。即“鱼龙混杂,互无增补”的观念。

我们将全班能力各异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分别担任学习组长、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协作完成教师分配的课前预习任务。而且要求每个人都要为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如果组内有人遇到了困难,其他成员要为他提供帮助。在课题展示时,我们会在每组中选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因此他们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掌握。

实践发现,那些回答问题很快,看上去似乎很聪明的学生,在解释他们的思路时并不是表现最好的。而对学习没有那么自信的学生,却能通过不断提问,为成绩好的学生梳理思路。这样,需要帮助的学生和给予帮助的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事实上,成绩较好的学生起初受益是最大的,他们的成绩提高速度比其他同学都快,这应验了一句老话,只有你向别人解释清楚了,你才真正理解了,这样小组合作,达到了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4.小黑板的特殊价值

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号,对于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甚至会起反作用。信息的传达,必须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才更加生动。我们让学生把重点、难点、理解、分析以及处理的过程写到黑板上,直观的呈现学习内容,能够更加灵活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更加广泛激发起学生参与热情,比之学生上大黑板上去展示交流,更加灵活、方便,参与面更大,参与程度更高。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和运用知识。

小黑板的使用,改变了学生在教室周围的大黑板上展示交流的诸多不便与不足,学生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随心所欲地写,挥洒自如地交流,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全员参与、深度参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学会了尊重,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和方法。小黑板让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更方便地进行流动展示,方便了互动互评。

另一方面,长期的学生板书,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技能。在小黑板上,同学们以简明的语言文字、生动的图画符号、精巧的结构造型和更多的适宜的呈现方式,相互间制造出强烈的感官刺激和灵魂冲击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了持久的求知欲望和注意力。

5.“课堂三动”是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堂三动”是我们的教学特色,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预习了,课堂的重心前移了,在课堂上就是要学生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能让学生说的,就让学生动口说,一个或几个学生讲不清,其他学生补充;能让学生展示的,就让学生上台动手展示,同小组学生为展示者解说;学生能够讨论出来的,就让同学认真动脑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理解,做必要的补充,对难点知识进行剖析和点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小结。

有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展示,学生始终全程参与,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体验,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掌握得会更深刻、牢固、持久。

七、课题研究发展方向和反思

1、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课题的形式看,“双先双育”是实施“双板双导”教学法的关键,因此抓好“双先双育”,即抓好“三三制”班级文化建设,最为重要。课题实施中我们发现,有的班级的课堂教学很乱,甚至有的老师无法控制局面。这显然与“三三制”班级文化管理这个功课没有做好有关,他们只是片面地追求课堂高效,追求课堂形式,没有把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放到应用的高度去重视和完成相关工作,才导致了课改进度的迟缓,不得不走回头路。

有的班级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大或小,学生要么无法回答,要么太容易,不能成为问题,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另外,课堂展示环节中,部分教师仍存在着怕耽误时间等诸多疑虑,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敢放手给学生,这也说明他们没有理解我们课题研究的内涵和意义。

有的老师缺乏撰写材料的经验,难以阐明研究观点。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将这些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就目前我们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有的空话连篇,缺少实质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过多,难以找到研究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从而根本无法证实研究的实际效果。

2、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发现,我们的研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工作,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1)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每个课题组成员进行强化充电。帮助和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模式研究中去。

2)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在“双先双育双板双导”立体课堂模式基础上,构建起多样性的、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与国内各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邀请国内专家光临指导,通过合作学习、协同交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4)进一步“走出去”学习,到北京十一学校、北大附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去,学习他们的新的课程开发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我们的课题研究内涵,把课题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5)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是研究轨迹的记载。今后,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认真做好平时记录的心得体会,对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为课题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