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最新消息

本中心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向您提供“订单式”服务,贵单位可以从菜单中选取一项或多项,提交我们为你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相信通过我们的专家与贵校师生一起共同探索研讨,定能解决贵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贵单位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服务项目

一、中学校班级文化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中小学干部管理文化培训

三、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指导

四、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指导。

五、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源服务。

六、教师国际、国内文化交流。

七、学生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学习。

八、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指导。

九、学困生管理与转化指导。

十、学校品牌及校园文化宣传。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联系方式:

电话: 13452308811 老师

邮箱386814953@qq.com



创新成果当前位置:主页 > 小事杂谈 >

创新思维,莫等到大学才培养

时间:2016/1/16 16:33:12 点击:2296次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在中国新高中特色发展论坛上指出,“所谓创新,其实要从小让孩子体会到,享受生活首先要享受创造。创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是思想的禁锢。创造最担心的是什么?是你给他标准答案”。这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创新则国创新。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更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在高考选拨功能的指引下,较为追求标准答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因而创新素养缺乏良好的培养土壤,这种教育模式在短期内不会出问题,但学生整体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的弊端在高等教育中逐渐凸显出来。

     最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口号的号召下,创新教育和一些创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高等教育领域也正逐渐形成一股创客风潮,然而高校里真正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仍然偏少,其创业实践新意不足,成功率仍然不高。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如果从高校才开始,显然会缺乏根基,势单力薄。从教育的连续性来看,基础教育应该有所作为,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外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美国的中小学课程,在目标设置、结构体系、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留德学者陈仁霞指出,创新是德国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德国科技教育从娃娃抓起,其中小学教育强调实践创新型教学理念,倡导开放型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这些做法对我国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参考。那中小学阶段究竟该如何为学生创新做出努力呢?

     首先,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传统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抑制。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所以,创造思维是从长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走出教室等方式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创设质疑情境,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由过去的机械接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其次,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科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想象创新和打破成规的训练,引导他们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享受创造,享受创新。如语文教学中教授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让学生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他们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实际。

     当然,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学校有责任,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创新和创造,必须充分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监护和引导作用,家长应该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养成好奇、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习惯,勇于提问,善于寻求异样答案。(刘盼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