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最新消息

本中心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向您提供“订单式”服务,贵单位可以从菜单中选取一项或多项,提交我们为你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相信通过我们的专家与贵校师生一起共同探索研讨,定能解决贵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贵单位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服务项目

一、中学校班级文化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中小学干部管理文化培训

三、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指导

四、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指导。

五、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源服务。

六、教师国际、国内文化交流。

七、学生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学习。

八、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指导。

九、学困生管理与转化指导。

十、学校品牌及校园文化宣传。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联系方式:

电话: 13452308811 老师

邮箱386814953@qq.com



大事.小事.杂谈当前位置:主页 > 小事杂谈 >

“生本”课堂 创新教育

时间:2016/4/20 13:52:07 点击:1771次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实验小学,是杨家坪中心的一所窗口学校,是九龙坡区首所自发进行生本课改的学校。

以教育为己任的学校已经习惯性地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与中心,而二小则提出“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一改成规,将学生推到学校教育舞台的镁光灯下,让教师退居辅助位置,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兴趣。在深入分析、明确学校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校教学、德育、管理的实际,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构建以“生本”课堂教学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学生自主管理和学校人本管理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它是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改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教育。它把教师主导的学校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009年至今,学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七年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这段历程让学校认识到: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有自己的理论实践体系。这个理论实践体系的核心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及以此价值观为引领的学校课程体系。所以,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重庆市九龙坡区《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且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就成了九龙坡第二实验小学的必然选择。

确定了方向之后,学校定下多方目标。

在学生方面:把学习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且能自主管理,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葆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彰显个性特长,拥有健康人格。

在教师方面:具有教育理想和激情,追求真正的教育质量,勤学善研,有教育智慧,能引领学生发展,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在学校自身方面: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生本特色框架,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

而总体目标则是:以“儿童为本,基于生活,面向未来”为原则,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实践“生本”课堂

学校认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老师推动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和提升。所以,将“生本”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后,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生本”课堂“一四二”基础模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四个:个体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展学,总结提升,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环节中起定向、帮学的作用。

“生本”课堂的四个基础环节完全颠覆了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前,根据老师设计的前置性思考题或小研究进行先学,同时也提出自己先学后的疑问。这一步让学生有备而来,在课堂上能与教师平等对话。上课开始进入第二环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先学所得或者疑问与小组同伴分享、研讨,提升自己的认识,可以解决一部分疑惑,也能了解与同学之间的问题理解差异之处。通过小组交流进入第三环节——全班展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将小组互学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突破重点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在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说收获等方式共同总结本课,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又对学习内容进行新的拓展。

这样的课堂方式让学生一改被动状态,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思维优劣之处,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教师,也能在点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做到因材施教。

二小的“生本”课堂虽然有这样的基础模式,但是,不同学科、不同的课型在运用基础模式时,并非僵化的,而是有变化的。语文有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评研课等课型,数学有新授课、练习课、知识整理课、评研课等课型。以数学新授课为例,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生本课堂便可划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学习目标: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能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2.课前个体先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四分之一,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分之一的意义。然后自己举一个分数例子,并说说它的意义。

3.小组合作互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小研究的成果(学生小组内交流,老师巡视、发现学生交流中思维的闪光点和问题)。

4.全班交流展学:老师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各小组举的例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需要突出“平均分”这个点。

5.教师点拨提升: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表示的意思,并通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单位“1”。

这是“生本”课堂下数学新授课的课程分析,再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第一课时作为“生本”语文识字课教学设计案例:

1.首先确定学习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课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能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或者成语故事。

2.布置学习内容:制作字卡;读读生字和课文。奇思妙想记难字:我想办法记住了哪些字(只思考,不写)。

3.课前2分钟:学生交流成语故事,引出成语。

4.小组互学:小组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组内学习生字、检测识字(用各种玩字卡的方式进行)、提出难字、交流识字方法。选出认为难读、难写的字或者是组内错得最多的字,准备向全班同学提出。

5.全班展学:小组展示读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向全班汇报小组认为最难的字(字音、字形),相同的难字小组不再重复提出,交流识字方法。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难认字的,并与台下学生互动(可补充,可评价)。

6.检测识字:通过各种游戏、竞赛等巩固并检测生字识记。巩固识字:小组间通过各种游戏(邮递员送信)、竞赛等巩固识记生字。送字回文: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同桌读,全班读。

7.总结:老师对学生识字情况、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对比可见,虽然“生本”课堂在实验二小有大概的流程模式,但是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下,老师们还是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改变,让课堂更加贴合课程实际。这也是二小的“生本”教育体系下教师职能的改变,学生不再一味地跟从教师的节奏,他们是自己学习成长的主人,教师从发号施令者变成提升引导者,这是对教师团队的更高要求。

将“生本”进行到底

为了更加深入地推进“生本”教育,九龙坡实验二小不仅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还从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等进行全方位改革,建构了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学校将小学阶段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根据学科学习方式和特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及学生核心素养,设置了语言与交流、数学与思维、体育与健康、科学与实践、公民与修身等六个学习领域。

2.课时改造:学校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基础课时40分钟,主要用于语文、数学、科学以及一些综合课程;长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整合后的部分课程以及综合课程;短课时30分钟,包括习字、经典阅读等课程。

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反映学生学业、身心健康以及习惯养成情况,并记录于金葵花评价手册和学生综合评价素质手册,反馈给家长。

教师评价则主要用好三个评价量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课程能力、综合情况进行评价。

4.课程保障:学校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教学改革推进制度和学生成长评价制度;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师年度考核制度和教研组管理制度。

5.提升教师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是推动“生本”课程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的保障。首先,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等校本性研训组织,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传帮带”培训活动,以“教育理论学习”“课例研讨”等形式拓宽不同层次教师的教育视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保证全体教师同等享有学习提高的机会。其次,学校对骨干教师外输送培,开放教育思想,整合利用身边的优质网络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务实开展培训。

6.经费保障:学校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的经费确保课程改革有关培训与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加大对课程改革先进的奖励。

通过学校多年的实践努力,所建构的“生本”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实验小学最大的特色。“生本”课堂创造出了一个本色课堂;“生本”德育让学生体验中习得品性;“生本”管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生态”环境。学生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普遍提高,课堂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表达、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喜欢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绩也自然而然的获得了长足的提升。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生命的生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落实,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最终将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