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最新消息

本中心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向您提供“订单式”服务,贵单位可以从菜单中选取一项或多项,提交我们为你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相信通过我们的专家与贵校师生一起共同探索研讨,定能解决贵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贵单位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服务项目

一、中学校班级文化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中小学干部管理文化培训

三、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指导

四、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指导。

五、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源服务。

六、教师国际、国内文化交流。

七、学生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学习。

八、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指导。

九、学困生管理与转化指导。

十、学校品牌及校园文化宣传。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联系方式:

电话: 13452308811 老师

邮箱386814953@qq.com



大事.小事.杂谈当前位置:主页 > 小事杂谈 >

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如何打造?

时间:2021/4/28 17:35:45 点击:1749次

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它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呢?

2015年1月,上海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有11个项目在参与项目的38个国家(地区)中居于领先地位:上海教师学历水平高,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初中教师达98.5%;上海教师专业准备充分,在学科内容方面准备充分的达97.9%,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准备充分的达96%,显著优于TALIS国际平均水平93.9%和89.7%;同时,上海教师年纪轻,平均为38周岁,比国际均值低5岁,是除新加坡教师(36岁)外最年轻的教师群体。

这样一支年轻的、专业的、优秀的甚至是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如何打造的呢?

教师需要“精致培养”

优秀人才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核心,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优秀人才应该如何培育?影响他们成长的体制和机制是什么呢?

上海强调优秀教师的“精致培养与作用发挥”。比如,2011年启动的第三期“双名工程”(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地规模小,每个基地学员一般不超过15人;二是培养期限长,5年为一期,总课时达到780个;三是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深度培养,培训课程中“本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更新、提升”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两部分内容学时分别为260个和140个,占总学时比例达到33.3%和17.9%。在精致培养的同时,培训考核上强调学员在本区、本校辐射引领作用的发挥。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截至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上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人数比例分别为64.94%、73.42%、97.89%和99.78%;小学、初中和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数比例分别达到2.95%、7.34%和14.98%。但是学历不等同于能力,一个真正的教师需要拥有专业的思考和行动方式,需要承担专业要求的伦理责任和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教学。新入职教师如何从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发展为合格教师?对其专业上的“精致培养”必不可少。

2012年4月1日,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试行)》,推出全国唯一的“见习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在中小学首次任教的人员,要经过为期整整一年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细分为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4个方面18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深入专业核心。一年期满后,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与聘任学校共同对见习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作为教师继续在上海市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性是其重要考量。

为了更好地落实见习教师培训制度,上海市教委自2010年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并于2012年发布了《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加强对“专业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各区县教育局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创建规划,积极推进本区县“专业学校”建设。这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新入职教师在专业上的深耕细作提供了保障。

上海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追求优质,而且重视优质的均衡。针对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上海市教委设计了全方位专项培训,从职初、5-10年教龄的经验教师到校长及教师培训者,关注不同层面教师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从整体上提升郊区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比如,“农村职初骨干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培训”是委托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具体实施的培训项目。在了解学员水平和需求基础上,培训内容具体确定为:备课、课堂教学、说课、听课评课、作业选择设计批改、考试命题、质量分析等学员关注的问题,体现出“按需施教”的原则和特点。

教育比法律、医学或者工程学更为复杂。教师比教室更为重要。教师养成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在专业核心领域深耕细作,需要总体规划、全面布局、按需施教,需要如此“精致培养”。

“以研究的方式”发展团队

上海鼓励教师“团队发展”,由彼此志同道合的教师群体以研究的方式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014年,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鼓励“双名工程”结业和在学学员组建研究团队,从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与教师培养新探索,并将改革成果开发成教师培训课程。

研究团队都是围绕问题组建的。比如,中学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高中人文学科整合性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团队”,心理学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适于脑的教学’研究团队”,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中学艺术学科信息化实践研究团队”,研训一体课程及教师成长研究领域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训一体网络课程研发与实践团队”,等等。团队成员围绕问题驱动研究,分享各自的教学际遇和思考,完成对教学知识有意义的理解,发展教师的专业思维和能力,“实践共同体”也因这样的研究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针对新入职教师,“见习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培训任务由市或区培训学校和见习教师的聘任学校共同承担,这就通过统筹市、区两级优质教育资源,使见习教师浸润在优秀教育教学团队的言传身教之中。

新教师必须研究教学。目前,我国师范教育通常采用课堂式的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但“临床实习”时间短,实践操作不足。此外,由于教师资格证书和考试制度的推进,大量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以及社会上的成员进入上海中小学教师队伍。如何让他们在入职后,认识与适应教师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浸润在优秀教育教学团队中的研究实践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有意思的是,在研究实践中见习教师的规范化培训也反过来带动了带教学校和教师的自身成长,这就是“以研究的方式发展团队”特有的教学相长效果。

农村教育需要研究,农村教师的研究能力亟需提升。2010年,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举办中小学(幼儿园)农村校长、教师培训者研修班,着重于专业研究能力培养。研修班由上海教师学会下属的11个专业委员会承担,发挥特级教师的经验传授与思想引领作用,培养了1900余名“种子校长”和“种子教师”。

同时,上海发动优秀在职与离退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及对郊区(县)学校的指导,建立市级“优秀教师资源服务信息平台”,把离退休又愿意为郊区县教育服务的优秀教师相关信息分门别类建库。这些离退休优秀教师到郊区县领衔“特聘岗位工作室”,以项目任务的方式培训、带教、指导学科教师;在对口帮扶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建立“特聘教师指导团”,承担团队对团队的定点指导和重点带教任务。

团队建设和基于实践的研究既是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途径。

着重培养“讲台上的”优秀教师

“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2014年开始,上海市搭建起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系列展示和学科教学研讨的开放平台——“讲台上的名师”系列活动。

讲台上的名师”活动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让做好充分准备的教师在“公开展示”中发现不足,通过辐射自己实践经验和成果,不断回眸与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检验行动的科学合理性,在行动不断完善的同时,形成个人教育特色、教育风格、创造品牌。“讲台上的名师”活动也让优秀教师通过更广泛的实践服务提升其教育责任感和实践影响力。这个活动也将成为提升上海名师在教育与学科教学领域的话语权和知名度,扩大上海基础教育和教师队伍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上海强调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实践性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专业实践课程培训的重要基地。从“十一五”开始,上海市校本研修学时就占到全员培训总学时的50%,即每位教师5年完成180学时的校本研修。

教师群体以研究的方式展开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校本研修,能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以应对新的挑战。同时,校本研修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践,为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平台。“十三五”期间,上海市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将更关注内涵发展和专业实践,加强有关机构对校本研修的专业支持,同时根据学校发展和校本研修的水平差异,将校本研修的学分比例调整为40%-85%。

上海教育的城乡问题非常复杂,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师水平仍然存在差异,尤其是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教师差异以及郊区内部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的差异比较突出。在差异存在的前提下,既要追求均衡,又要确保已经处于较高师资水平的学校持续发展,巧妙处理均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需要更多的实践智慧。

比如,“上海市农村优秀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班”由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承担具体的培训任务,培训以“行动教育”为主旨,设置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及经验学习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用实践任务推进培训计划,帮助400名学员积累实作性的经验。因为城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上的水平差异需要优先缩小。

这就是上海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秘密:以“面向全体、高端引领、农村优先、关注新教师”为基本思路精致培养教师,围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核心发展研究团队,突出“需求导向”打造讲台上的优秀教师队伍。(作者 王洁 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