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向您提供“订单式”服务,贵单位可以从菜单中选取一项或多项,提交我们为你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相信通过我们的专家与贵校师生一起共同探索研讨,定能解决贵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贵单位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服务项目
一、中小学校班级文化理论与实践指导
二、中小学干部管理文化培训
三、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指导
四、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指导。
五、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资源服务。
六、教师国际、国内文化交流。
七、学生国际、国内文化交流学习。
八、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指导。
九、学困生管理与转化指导。
十、学校品牌及校园文化宣传。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联系方式:
电话: 13452308811 袁老师
邮箱386814953@qq.com;
构建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应是当务之急
教育供给侧改革,泰州的方法和办法
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教育领域的事。就教育的总体发展而言,目前,“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规模已基本解决,质量、效益成为突出矛盾;国民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尚需时日。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办法来切实加以解决。
结合泰州教育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围绕以下3个重点发力。
首先,不断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近年来,泰州义务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义务教育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永远在路上。
我们将继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泰州市将不断放大“名校+”效应,继续实施“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新校”、名校办分校策略,组建名校集团、名校共同体,深化学区一体化管理,推动校际、城乡、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使弱校变优,强校续强。泰州将不断开拓“互联网+教育”之路,促进“泰微课”与课堂教学“联姻”,让“泰微课”资源充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进一步丰富“泰州师说”全员培训网络视频课程,让全市所有教师都能享有均等培训机会和资源。同时,泰州将不断深化“名师+”教师流动,强化市域层面的统筹力度,深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行名师片管校用,全市域送教、走教制度,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实现送教学科、区域全覆盖。
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当前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尽快出台并认真实施《泰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着力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办法,探索通过按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招录聘用教师,组织城区退休特级教师、行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要通过实施乡村教师“领雁工程”“助力工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要不断健全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从物质上、精神上实实在在地关心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在工资待遇、生活保障、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乡村教师优先考虑和适度倾斜。
其次,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吸引力、吸纳力和融合力。职业教育承载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区内的职教与普教的结构不合理是我市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泰州将要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优化职业教育布局规划,扩大职业教育事业规模。坚持按照普职大体相当的原则安排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严禁普通高中超计划招生。加快江苏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创建步伐,推进职业学校规范化、优质化建设。继续做好现有的中职与高职“3+3”、中职与本科“3+4”中高职衔接试点,适当扩大规模。加强现有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扩大对口单招的规模,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升学轨”与“就业轨”课程的互融互通,让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能。与此同时,我们将做好校企深度融合的大文章。对接泰州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进职业院校向工业新区、高新园区布局,鼓励职业院校参与产业基地建设的职能与分工,推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调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以技能教学为中心,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与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合作,推动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衔接。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泰州将促进社会培训方式的大变革。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扩大非全日制职业培训的规模。与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开展合作,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培训。与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合作,面向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开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办好泰州市民学习网站,为市民免费提供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
第三,用卓越的课程体系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可能。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既不能适应新的高考和中考改革趋势,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更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构建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应是当务之急。
我们要建设丰富而卓越的学校课程。以学校为单位,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开发和一体化实施;从核心素养出发,给学生提供分层的必修课程、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拓展类课程、活动和讲座。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重视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教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及社会资源在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作用。
要用“行政班+走班”保障学生充分选择权。完善选课、走班教学和学分管理办法,在全市普通高中全面推行“行政班+走班”制改革,在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行政班+走班”制改革试点。要通过观摩会、交流会强势推进,要通过各种考核倒逼实施。
要加强区域课程资源建设。由于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劳技、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缺乏应有的场地,教育行政部门将加快布局合理、功能错位、共建共享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联合旅游、文化等部门建设一批实践教育基地。(作者:奚爱国,系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泰州市教育局局长)